- 发布人:admin
- 时间:2014-11-27
- 点击:14591
- 来源:[db:来源]
近几周来,在整顿教学秩序专项活动中,我院许多班级从实处、细处采取措施,倡导文明使用手机,“打造无手机课堂,共谋无干扰教学”,向课堂要质量。此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,取得良好效果。 史先振老师所带的生物制药专科14-2班,在每天上课前老师和学生都将手机统一关机装入手机袋中,有效地避免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,促进了教学秩序的规范。 会计与审计14-1班主任宋广侠老师,为了让学生“无手机上课”成为自觉行动,采取了与量化管理挂钩的办法,给大家充分的鼓励和尊重。实施以来,同学们越来越感到没有手机在身边听课更专心了,原来过一会就想看手机的习惯慢慢改掉了。 实施“无手机上课”的班级在我院已经越来越多,丁文卫老师所带的宠物专科14班、王训宇老师所带的药物制剂高职13-1班、李彭老师所带的机电专科12班等班级都已经开始对课堂使用手机进行了相应规范要求。 课堂无手机,自觉习惯需从他律开始。 “小学上课费嘴,初中上课费笔,高中上课费脑,大学上课费流量”,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是老师在讲课,而学生在看手机。”诸如此类并不是戏谑之词,很多大学生上课时各自抱着手机,一眼望去,尽是那一低头的“娇羞”,如何专心于学习呢? 课堂上交手机,有赞许,也有不解。 生物工程系生物制药专科14-2班姜帆同学认为,“大多数的同学还是赞同的,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,光靠自觉很难,对个别玩手机严重的同学必须要有一些强制的要求。”先有他律,再能成为习惯。 信息工程系会计与审计专科14-1班的李含雪同学深表同感。在接受采访时,她笑着说,班级实行“手机入袋”与日常管理挂钩以后,每天走进课堂,将手机调成静音,放入统一悬挂在墙上的手机袋,开始课前准备,这些都已经慢慢开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了。 有无“手机”只是现象吗?要想心归教学必须消除干扰。 很多老师认为,在上交手机后,课堂学习氛围为之一变,玩手机的现象有所好转。但也有部分人认为,有无手机上课只是表象,关键是学生的“心”是否真正回归课堂?而这还要靠教学质量,上课内容是不是不吸引人。再说手机是个人财产,有时候还能帮助学生学习。 生物制药专科14-1班端传勇同学认为,手机在课堂上也有用处,不能简单否定,现在许多教师上课都喜欢使用PPT,学生可以用手机拍下来或者摄像录音,课后可以慢慢消化,如果用笔记则跟不上进度。 会计与审计专科14-1班的夏扬程同学告诉记者,虽然是自觉上交手机,他们上会计专业课时就没有同学想要玩手机,因为老师的课“很吸引人”,而且每堂课都有严格的项目考核,大家在课堂上都很乐意和老师互动,“有时候会忘记手机的存在”。 不过,大多数同学认为,带手机上课,总是干扰听课的多,学生听课时不时会分心,即使内容再好,学生没有听进去,也无法做到“心”归课堂。不过我院有关方面正在酝酿下一步将由“教学秩序规范”向“教学质量工程”深化。 课堂无手机,任重道远。 据了解,课堂玩手机的同学主要在做四件事情:淘宝、看电子书、看视频、玩手游。手机对大学课堂的“入侵”,在国内外都普遍存在。 美国马里兰州格雷斯克里斯丁学校就规定,除了相应的罚款外,课堂玩手机的学生还要在学校做2小时清洁,严重的可能被开除。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学校课堂并不收缴学生手机,但每堂课师生互动很多,学生基本无暇低头玩手机。而且学生课堂表现将直接体现在学业评价中,学校根据评价的结果来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。 这些对我院来说都是有益的启发,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。 手机仅是工具,重点在使用的人,教学成败的第一责任人是老师,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,成为有血有肉,有学习热情的学生,都在考验任课老师的管理能力。当然,无手机倡议只是初级治理手段,仅靠学生自律、个别任课教师的管控远远不够。高校教育的关键在于除了加强学业管理外,必须通过有策略的引导,结合不同的专业,全面提升包括手机使用在内的大学生素养教育,通过课堂、社团活动等渠道加以呈现,教育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。 (供稿:办公室、学工处) |